【患者】杜晓美(化名),女,28岁,新疆某家公司职员
【病史】2010年年底杜女士发现身体不适,被家人送往当中心医院,经检查后确诊为:急性丙型肝炎,转氨酶高达 2000u/L。当地医院给与保肝、降酶等对症治疗,给与干扰素、利巴韦林等药物治疗2周,后因不良反应比较重而停用这类药物,换用药物治疗4周后,症状减轻,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后出院。
2011年9月杜女士进行肝、胆、脾B超和核磁共振检查提示:肝脏有弥漫性病变、门静脉高压、脾脏增厚,随服药治疗。2012年8月杜女士又去当地医院检查,临床诊断:慢性丙型肝炎。杜女士为求进一步治疗,在当地医院医生推荐下来到京疆益民肝病研究院。
【症状】杜女士到院时,虚寒发冷、发烧,有明显的乏力、厌食、睡眠欠佳。
【检查】肝功能:ALT112.6u/L TBIL 32.29umol/L;B超:肝脏增大、形态尚可,肝脏边缘角变钝,肝脏被膜增厚,门静脉主干内径1.3cm,脾脏厚度60mm,脾静脉8mm。胆囊增厚、囊壁毛糙;HCV-IgG17.040、HCV-IgM1.124,丙肝抗体呈阳性,HCV-RNA 6.96x107。
【诊断】慢性丙型肝炎
【治疗】京疆益民肝病研究院许主任,根据杜女士病史进行了会诊,考虑到患者曾使用干扰素、保肝药等治疗,效果不突出。决定采用医院治疗丙肝的新技术——CIL肝细胞免疫疗法,有效的发挥免疫效应,达到清除丙肝病毒的作用。治疗两个疗程后,患者自觉乏力减轻,食欲明显增加,无任何不良反应。两个月后乏力、厌食等症状全部消失,食欲旺盛,饮食量增加1倍,颜面开始出现红润,有光泽,睡眠较好。
【复查】过了一段时间,检查杜女士肝功能除ALT略高(46.1u/L)其余全部正常。B超检查:门静脉内径由治疗前的13毫米下降到11毫米,脾厚度由原来的60毫米下降到42毫米,体重增加了11斤。HCV-RNA转阴,B超检查肝脏表面光滑,大小形态正常,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有效正常。
【回访】杜女士健康状况良好,无任何复发迹象,现已停用任何药物,慢性丙肝有效康复。
为保护患者隐私,本文选用临床案例均采用化名,本站临床康复案例仅限于医学研究讨论之用,严禁转载和商业用途,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