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属于病毒性肝炎的一种,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肠道外传播的一种肝病,是具有传染性的”杨红主任说。
感染
丙肝病毒传染危险人群
接受输血者、静脉药瘾者、感染者的家庭成员包括性伴侣及接触感染血液的医务人员等。丙肝的症状类似乙肝,但较轻,如感染超过6个月,称慢性丙肝,许多丙肝感染者并无症状。
丙肝在症状出现前几周至整个患病期间均有传染性,慢性丙肝携带者的传染性仍不明确。“目前丙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预防的主要方法就是防止接触可能为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和其他体液;不共用可能被污染的牙刷、剃刀、注射器和其他物品;丙肝患者就诊牙医或其他检查,应向医师告知病情,以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而且肝炎感染者不能献血”杨红主任强调。
传播
丙肝的4大传播途径
①经血传播:HCV主要经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输血后丙肝病毒的感染率与献血员的HCV携带状态有关。经常暴露血液者,如血友病患者,妇产科、外科医生、手术者,胸外手术体外循环病人,肾移植血液透析病人及肿瘤患者,均易感染丙肝。静脉毒瘾者亦是HCV感染的高危人群。
②性接触传播:研究发现丙型肝炎发病与性接触尤其与接触多个性伙伴明显相关。推荐阅读:丙肝病毒分型,让丙肝病毒现形
③母婴传播:有学者研究认为母婴传播不如HBV多见,主要是家庭水平传播。
④日常生活接触:虽然经血传播是丙型肝炎主要的传播方式,但至少15%~30%散发性丙型肝炎病人,无经血或肠道感染史。丙型肝炎病人的精液、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发现HCV-RNA阳性。提示性接触和日常生活接触可能传播HCV,但机率较低。
医治
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
1.慢性丙型肝炎:应在治疗前评估患者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肝功能反复异常者或肝穿组织学有明显炎症坏死(G≥2)或中度以上纤维化(S≥2)者,易进展为肝硬化,应给予抗病毒治疗。
2.急性丙型肝炎:有确切证据提示干扰素治疗能够降低急性丙型肝炎的慢性化比率,可在HCV感染急性肝炎发作后8-12周进行,疗程为12-24周。佳治疗方案尚未终确定,但早期治疗对于基因1型高病毒载量(>800000log IU/ml)的患者更为有效。
3.丙型肝炎肝硬化:⑴ 代偿期肝硬化 (Child-Pugh A级)患者,尽管对治疗的耐受性和效果有所降低,但为使病情稳定、延缓或阻止肝衰竭和HCC等并发症的发生,建议在严密观察下给予抗病毒治疗。⑵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多难以耐受IFNα治疗的不良反应,有条件者应行肝脏移植术。推荐阅读:丙肝:“沉默的杀手”
因此,为了自身的健康,丙肝患者一旦发现病情,就应该及时到大型正规的肝病专业医院进行治疗。京疆益民肝病研究院是国家重点肝病专科医院,有着完善的肝病诊疗设备及经验丰富的肝病医生,可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及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特别是采用的CIL肝细胞免疫疗法,可以通过自身血液回输消灭体内的病毒,并且对于肝功能的恢复及受损细胞的再生,有着非常好的效果,治疗丙肝是目前好的疗法,可以使患者在短时间内走向健康。
如果您觉得我们的文章没有解释的很清楚,或者还有其他疑问,您可以直接点击我们的在线咨询医生,京疆益民肝病研究院专业咨询医生会给您耐心的,详细的解答,并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